邹骥:基准线法作为全国碳市场的起步无可厚非,但不能把它作为长期的方法。碳配额分配最为彻底的方法是拍卖制度,欧盟电力行业就是百分之百通过拍卖来发放配额。
需要认清基准线法的弊端。基准线实际上是行业做主,主管部门在配额分配的问题上需要保持中立。这一制度设计会产生了一个基本的冲突,即利益相关者最终有决定权。
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基准线制定较为宽松。如果将来扩展到其他行业,是不是也让这些行业的专家来定基准线?那制定时,容易留有余地。
如果按照此思路走下去,容易造成配额超发,碳价无法上涨,碳市场的功能将大打折扣。
所以我不主张长期坚持基准线法的分配方式。既然叫碳市场,就应该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这个资源,不要人为设置基准线,而是让市场主体自己来决策。
从基准线法过渡到拍卖法需要时间,这个过程可能是三年、五年或者十年。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不能满足于基准线法,这只能作为一个起步。
(注:根据基准线法,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强度低于基准值,意味着它将获得足够的碳排放额度,若是高于基准值,则会面临碳排放额度的缺口。)
第 1 页 「专访」能源基金会CEO邹骥:碳市场必须打破碳金融禁区
第 2 页 在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全国碳市场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 3 页 2017年底,当全国碳888集团官网入口市场体系完成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时,您曾经用“启动可喜,去路犹长”来评价这一进展。在全国碳市场即将启动交易的现在,您对这项新进展又有怎样的评价?
第 4 页 除了全国碳市场的属性问题外,您觉得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 5 页 碳市场概念引入国内后,从方案探讨、地区试点到全国市场的启动,前后经历了十年左右,如何评价中国碳市场在此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第 6 页 您在2019年发表的一篇有关碳市场发展路线图的文章提出,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将分为初级、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那目前处于哪一个阶段?
第 7 页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进程是不是比原先预期的要略晚一些?
第 8 页 您如何看待把全国碳市场作为一项减排工具的观点?
第 9 页 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将采用基准线法分配碳配额。您对此如何看待?
第 10 页 全国碳市场采用基准线法作为起步,是否也和现阶段着重于碳排放强度控制而非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大背景有关?
第 11 页 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纳入交易的主体主要是减排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暂时还无法参与交易,全国碳市场将在条件成熟时向他们开放。您对此如何看?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